九个月速成海上巨兽!076型“四川”舰弹射器工棚全拆,试航在即引爆“舰海战术”猜想
【前言】
当全球军事观察家还在咀嚼“福建”号航母电磁弹射突破的余韵时,上海沪东中华造船厂一记重磅炸弹炸响——首艘076型航空攻击舰“四川”舰,下水仅九个月便完成弹射器工棚拆除,挡焰板竖起测试!这速度比“福建”号缩短三分之二,直逼二战美军“埃塞克斯”级航母的建造神话。这艘被戏称“小航母”的5万吨级战舰,究竟藏着怎样的工业奇迹与战略杀招?
沪东船坞的晨雾还未散尽,最新曝光的“四川”舰高清照已在网上掀起惊涛。镜头里,原本覆盖在三条电磁弹射器上的巨大工棚消失无踪,甲板上的挡焰板像利剑般直指苍穹,正进行着紧张的联动测试。要知道,“福建”号从下水到拆完所有弹射器工棚可是耗了整整一年零一个月,而“四川”舰只用了九个月——这哪是造舰,分明是按下快进键的“中国速度”实景直播!
展开剩余73%走近细看,“四川”舰的“火眼金睛”已就位。舰岛顶部,某型双面旋转阵双波段有源相控阵雷达正静静旋转,捕捉着周边空海的蛛丝马迹;旁边的新型快反雷达则像忠诚的哨兵,随时准备撕开敌方电子迷雾。更令人心跳加速的是前后烟囱的油迹烟痕——这标志着全舰动力系统已完成试车,主机辅机全部就位,随时能吼出惊天动力。而舰面武备更是全副武装,近防炮、垂发单元整齐列队,只等一声令下便要亮剑。
但真正让军迷们炸锅的,是弹射器安装的“中国速度”。电磁弹射器这宝贝,对精度要求苛刻到发指——必须等船体在水中释放完应力才能安装。当年“福建”号光等应力释放就耗了大半年,安装调试又拖了三个月,总时长超过一年。可“四川”舰呢?从去年12月下水到今年9月拆棚,满打满算九个月!这背后是沪东工人三班倒的汗水,是模块化建造技术的突破,更是中国造船工业“下饺子”能力的完美注脚。
把“四川”舰和“福建”号放在一起看,战略布局的玄机浮出水面。“福建”号是8万吨级正航,载着有人战机和大型无人机,是海空联合作战的“定海神针”;“四川”舰虽小两万吨,却能搭载中小型无人机和垂直起降战机,是灵活机动的“海上尖兵”。一艘正航配两艘攻击舰的黄金比例,让二者既能独立作战又能协同冲锋,1+1>2的战力爆发不是梦。更妙的是,这种搭配在战时能快速扩产——要是真打起大规模战争,咱有几十个船坞能同时造076,每年20艘不是神话!
往历史深处看,这场景何其熟悉。二战时美军“埃塞克斯”级航母四年造了24艘,平均每年下水4到6艘,靠“舰海战术”把日本海军淹没在太平洋里。如今“四川”舰的建造速度,不正是现代版“埃塞克斯”吗?只不过这次,我们有了电磁弹射、无人机蜂群这些黑科技加持,战时产能一旦全开,海空联合作战能力将呈几何级暴涨。到时候,某些假想敌那点造舰能力,怕是连咱们的零头都赶不上。
【结语】
“四川”舰的九个月速成,不是简单的“下饺子”,而是中国海军从“精兵”向“强军”的战略跃升。它让我们看见:在未来的大国海空对决中,速度与数量可以兼得,工业实力与科技实力必须并重。当这样的“舰海战术”遇上电磁弹射、无人机蜂群,中国海军或将开启一个“以快打慢、以多打少”的新时代。而这,不过是开始——等“四川”舰试航成功,076型批量建造的那天,才是真正让对手心惊肉跳的时刻。你说,这波“中国速度”,香不香?
发布于:山西省